沈军在第10期“新·好时政漫谈”的发言
在色彩与使命交汇处:我的艺术服务之路

我是沈军,一名在中国美术馆工作多年的研究员,也是民盟支部主委和各级文化委员会委员。这份“双重身份”,让我始终思考:如何将专业、平台与盟员担当相融合,服务国家与首都发展?
一、当画笔遇见盟徽:融合定位
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到中国美术馆,多岗位的艺术滋养让我深知文化的力量。我致力于探索:如何用“美”凝聚人心、服务统战?
思想,在画布上升华:
思想建设是支部的生命线。我们创新形式,在革命题材经典画作前结合盟史盟章研讨,让思想启迪融入艺术感悟。这一融合实践获得民盟中央和市委的表彰。
故事,在雕塑中讲述:
作为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我打造了“以美为媒 美美与共”品牌。核心项目“东美园”,是馆地合作的实践,更是刻有“民盟印记”的文化阵地。园内象征“开放同心圆”的公共艺术,以及展示着民盟前辈刘开渠、吴为山等的雕塑作品,传递包容情怀。这让我想起刘开渠先生领导、主要由民盟艺术家完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东美园,正是我们用艺术语言讲述多党合作故事、服务首都文化的舞台。
活力,在互动中迸发:
我们“请进来”:邀中央美院支部联合举办美育讲座,激发馆校合作火花。“走出去”:联袂民盟朝阳区委,策划覆盖全市16区、150余人参与的“三香民盟”文化大讲堂,我主讲的“非遗双创”反响热烈。赴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学习交流,参与民盟中央“古代石刻彩塑保护利用”课题,赴敦煌考察的触动,推动了“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成功举办。我策划的“丹漆随梦:中国美术馆馆藏漆画艺术展”广受好评并获央视报道,是专业服务社会的有力行动。
二、在担当中淬炼:做称职“双岗”干部
担任支部主委和各级文化委员,是信任,更是责任。我深知优秀民主党派干部的核心在于“双岗建功”与胸怀大局。
学习,是力量的源泉:
我积极参加中央文旅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中央社院的研修培训,不断夯实文化自信,深化对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解,提升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
美育,是肩上的使命:
带领支部赴怀柔科学城探讨“科技与艺术对话”。打造“我是一名文化讲解员”品牌,鼓励盟员将专业融入导览,带观众“品读艺术之美”。我参与策划导览的“美美与共——民盟盟员作品展”等,是诠释文化自信、履行双重责任的实践。
合力,是前行的动能:
关注青年文化需求与艺术片区联动,参与跨界交流(报道点击超50万)。在东城区“文经和鸣 美美与共”沙龙中建言文化赋能商圈。深化与政府、院所及高校合作,构建艺术服务社会网络,让美术馆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凝聚共识的阵地。
回首过往,所有成绩,根本在于民盟上级组织和中共党委的坚强领导与鼎力支持,体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也凝聚着支部全体盟员的智慧汗水。
展望未来:
我将强化政治引领,巩固教育成果,努力将支部锻造成新时代民主党派标杆。带领支部更深入融入文化强国建设,特别是抓住北京“博物馆之城”机遇,发挥专业优势,策划更多高品质美育项目,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各位领导,站在新起点,我愿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带领支部,在组织领导下,与大家同心同德,开拓进取!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