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掘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调研

日前,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决定》还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中提出,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提出了努力在建设人文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中走在全市的前列的目标,努力开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发展的新局面。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廊、系统规划实施魅力中轴线工程”的目标任务。在调研中发现,东城区有一条堪称“北京的灵魂、中国的象征、世界的唯一”的中轴线,它是东城区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可成为东城区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文化窗口区”的文化源泉。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我们发现人们对中轴线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包括:名称、范围、内容等缺乏科学的认识,尤其对中轴线的价值认识得还不够。在对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调研小组在认真吸取众多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北京城中轴线的重要价值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于旧城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这座古都的“脊梁”和“龙脉”。由于申请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关于名称、范围、内容等只能有一个提法的要求,经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初步认定的名称为:北京城中轴线。经有关专家考证,现存的北京城中轴线始于元代,成型于明清,发展于近现代。中轴线以紫禁城为核心向南北延伸,北至钟鼓楼,南至永定门,贯穿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全长7.8公里,集中了钟鼓楼、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正阳门、天坛、先农坛、永定门等历史文化元素。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赞美中轴线是“穿过全城的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因此可以用“北京的灵魂、中国的象征、世界的唯一”来评价中轴线的伟大与价值。

(一)北京城中轴线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巅峰之作,对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

明清北京城继承和发展了元大都的建设规制,依照《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划思想建造,是几千年中国古代社会都城建设独特理念和发展的结晶。作为城市核心的中轴线一方面体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居中不偏”,另一方面以紫禁城为中心,四方拱卫——“不正不威”,在轴线上及两侧以对称格局布置了紫禁城、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先农坛等最重要的建筑群,通过高大体量建筑和强烈的秩序感,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有效地分割城市的东西两侧以便于管理。中轴线还将严整规则的轴线与生动灵活的园林山水巧妙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中“因天时、就地利”的理念。北京城中轴线代表了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建筑方法和技艺的活标本,在中国乃至世界规划建筑史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二)北京城中轴线是一条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城市文脉,对展示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中轴线及其建筑,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它体现了封建帝王在都城建设中对国家统治的理念,比如皇权至上、统驭四方的中心地位,左祖右社、文东武西的礼治秩序,对称均衡、包容和谐的儒家思想等,反映了封建制度的等级秩序,凝聚了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和“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承载了中华文明对自然和社会的体察和省思,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和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中轴线还浓缩了封建社会都市百姓的生活文化,记录了近现代中国具有突出意义的历史事件,涵盖了历史与现代、中式与西式并存的丰富建筑形式,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北京城中轴线沉积了中华民族丰厚悠长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建筑作品,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成为民族精神的代表和象征。

(三)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华文明与现代城市文化对接的纽带和桥梁,对促进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城中轴线是在北京这座世界著名古都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既体现着城市历史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也影响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贯穿历史与现代都市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在这条宏伟壮丽的轴线上,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广场(含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钟楼、鼓楼等城市地标建筑依次排开,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是古都北京最为重要的城市意象和天际线之一。时至今日,北京的城市建设依然在延伸和强化这条重要的城市轴线,使之成为展示北京形象的重要窗口和舞台。

在首都全面实施“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方案、建设“宜居城市”和发展新的功能城市的建设中,古都北京历史上的规划建设与思路,可以作为我们的重要借鉴。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全面提升国家文化中心地位的进程中,中轴线所承载的巨大文化价值和潜力,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北京城中轴线及建筑群所体现的规范社会秩序与追求和谐等诸多理念,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北京城中轴线是世界“人类遗产”的智慧结晶之一

古都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都城建设发展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众多古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杰出的都城。丹麦人罗斯穆森在他的《城市与建设》一书中,盛赞北京城说:“整个北京城乃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象征着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北京东城区所辖的内城东部城区,正是这“卓越的纪念物”最耀眼的部分之一,特别是北京名城建筑的核心——中轴线及其建筑群,更是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在世界古都城市建筑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北京城中轴线符合联合国世界“人类遗产”列入准则的第三条、第六条,即:“它能为一种现存的或一种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同时又与某些事件、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史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北京城中轴线不仅符合申遗的条件,更将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世界“人类遗产”。

(五)北京城中轴线是东城区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是贯穿北京旧城与新城历史发展脉络的魂魄

北京城中轴线的本体建筑和直接关联建筑主要在东城区,包含了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天安门、正阳门城楼、箭楼等,多处文物遗址北上门、正阳门瓮城墙、正阳桥、天桥、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墙等。文化资源需要载体来体现,在东城区的北京城中轴线的本体建筑和直接关联建筑所形成文化资源使东城区成为世界文化的宝库。如将资源充分利用,既能彰显中轴线的历史文化神韵,又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文脉的传承才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二、北京城中轴线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都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古人称之为“龙盘凤舞”之地。东城区依皇宫之巍峨,显内城之大气,扬市井之繁丽,堪称龙首之睛,中轴线则是这“龙”的脊梁。至今,中轴线上及两侧的主要建筑,包括永定门、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天安门、太庙、社稷坛、故宫、景山、鼓楼、钟楼等,主体建筑基本完好,大部分都列为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修缮。根据新中国首都发展和现代城市功能的需要,天安门广场及其周边地区有了新的历史变化和功能,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活动场所和重要体现。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北京市积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古都风貌和文物保护的力度,地上文物保护修缮取得明显成效,被占用的重要文物古建得到部分腾退。同时,逐步推进旧城人口外迁,完成了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这些都为进一步推动中轴线的整体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看到以往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还有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阻碍了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对中轴线的价值认识不足、整体层面上的研究及宣传不够,没有做到统筹科学利用。

目前,普遍对中轴线的价值认识不足,随意“戏说”中轴线。无论从名称、范围、内容以及内涵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解说,很多提法不严肃、不科学、无依据,有些是牵强附会、狗尾续貂。这些都降低了中轴线的价值,影响了中轴线的利用。

对中轴线的研究和宣传非常欠缺,一是对中轴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研究不够,认识不到位,更没有宣传;二是对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不够,因而缺乏整体的规划和保护;三是现有的一些研究也都停留在单体建筑层面,而将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从建筑本身,还是从建筑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都很不够。因为缺乏宏观上的研究,对中轴线资源的统筹科学利用也基本无从谈起。

(二)中轴线文化保护不够

1、部分重要历史建筑缺失,中轴线完整性受损

据统计,中轴线上曾经排列着42座古建筑,其中有10余座由于各种原因被先后拆除,如:永定门(现永定门为复建)、天桥、北上门、地安门等。这些建筑的拆除,影响了中轴线建筑结构的历史完整性,特别是一些地标性建筑的拆除,既失去了古都地区的重要标志,也失去了古都城市传统建筑的控制点,造成了区域传统建筑及文化的空白。同时,中轴线部分遗产点本体也不完整,与历史面貌差距较大。正阳门节点目前仅有城楼和箭楼,瓮城墙已拆除,南侧的护城河已改为暗沟;永定门节点虽复建了城楼,但箭楼、瓮城墙仍然缺失,且护城河已由半月形改直;天坛部分外坛坛墙已改移。这些,都损害了中轴线的完整性,影响了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的整体展示。

2、一些体量高大的现代建筑,严重影响中轴线传统风貌

历史上的中轴线及建筑具有规范和制约古都城市建筑高度、体量的功能,形成一种城市建筑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和景观。但几十年来逐步出现在中轴线两侧不同地段的体量高大的现代建筑,如国家话剧院宿舍大楼、太庙内的一些新建建筑等,严重影响了中轴线的传统建筑色调和景观环境,破坏了中轴线上历史建筑的组合结构和中轴线整体建筑规制,降低了中轴线的历史价值。目前,中轴线沿线有多个正在进行和即将开始的建设项目,包括地铁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等,部分项目对历史风貌地段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体拆除式改造,对风貌造成较大威胁。

3、部分重要历史建筑被占用,破坏了文物的文化价值,文物安全受到威胁

因各种不同的历史原因,一些古建筑被长期占用,既难以发挥和展示其原有的历史功能,也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作为中轴线组成部分的有些重要历史建筑被长期占用,严重破坏了中轴线承载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如天坛外坛内被天坛医院等多家单位占用,先农坛被先农坛体育馆、育才中学等单位占用,故宫西华门内侧被第一历史档案馆占用等,特别是在太庙等一些重要历史建筑院落中还存在一些违法建设和违法经营的问题,既严重损害了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形象,也使文物安全受到威胁。

4、众多地段现代特色过浓,传统文化特色不足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变化,除去一些高大的现代建筑外,中轴线两侧还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店铺、商场、饭店等,使中轴线的一些地段发展成为现代商业大街,历史文化痕迹已所剩不多。沿街的建筑又普遍采用现代形制的门窗或高规格的彩画描金装饰、新式建筑材料、现代形式的匾额及路面铺装等,现代商业气息过浓,严重影响了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的展现。

(三)中轴线的合理利用不够

1、缺乏科学的保护利用规划、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本市旧城区内划定了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但作为一条完整贯穿北京城区南北、凝聚北京历史文化精华的中轴线却没有单独列为专项保护区。同时也没有制定中轴线的整体科学保护、利用的规划,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保护利用情况极不乐观。

2、利用的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中轴线的利用上基本没有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的利用还停留在游览、参观为主的传统利用中,或只是几个景区的门票收入,或是将周边街区四合院强拉进来“打造”成中轴线的概念,或是将非中轴线文化附会在中轴线上。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生,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待于与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体现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中轴线的利用上还远未体现出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些利用还属毛皮,在众多可开发利用的产业上还是空白。意识陈旧,手段、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低、与资本的结合少、主题不突出、特点不明显、企业规模小、缺乏国内外影响力等问题。明明是一条“北京的灵魂、中国的象征、世界的唯一”黄金线,却没有合理利用,实在可惜。

3、缺乏中轴线保护利用的复合型人才

中轴线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被世人所关注,注定了中轴线的保护利用需要既精通中轴线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调研中发现,东城区在中轴线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还缺乏这类复合型人才。以致经常出现把前门和正阳门当成两座门,把瓮城墙缺失说成瓮城(包括城楼、箭楼、瓮城墙等)缺失的笑话。

三、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中轴线整体层面上的研究、宣传

要加强对中轴线整体、系统、全面、长期的研究,深入挖掘中轴线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建议成立“中轴线文化研究会”,组织相关的文史研究机构和文史专家,对中轴线的起源、发展及形成,中轴线所承载的城市功能、文化内涵,中轴线对把东城区建设成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文化窗口区”的重要意义及作用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力求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升中轴线的价值。

要加强对中轴线的宣传,营造人人关注中轴线遗产保护、人人为中轴线保护做贡献的社会氛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写水平高、吸引人、真实反映历史发展脉络,全面挖掘文化内涵,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中轴线知识读本,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推动中轴线知识进社区、进学校,选择中轴线上有代表性的建筑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广大群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二)加强中轴线的保护

1、加大力度,做好中轴线上文物古建的腾退、保护和修缮工作

建议尽快将完全腾退中轴线上被不合理占用文物古建筑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认真梳理,提出腾退清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障资金投入,扎实推进,早日恢复文物古建的原貌。同时,要继续做好中轴线上各标志性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特别应该予以强调的是,中轴线上现存的全部重要文物建筑绝不能再以任何名义遭到任何形式的占用或破坏。对于破坏文物古建的行为要予以严厉禁止,对相关责任人必须给予实质性严惩,切实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2、高度重视并切实保护中轴线上已缺失的重要历史建筑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在目前的条件下,全部或大部分恢复中轴线已缺失的重要历史文物既不符合文物法的规定,也不符合当前北京城市的实际情况。但必须按照文物法的要求,实施遗址保护。对天桥、正阳桥、北上门、地安门等中轴线上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建议探明遗址位置,不得在原遗址上再建新的建筑,以防破坏遗址,并在遗址旁竖立标牌等,刻出原文物遗址的原貌并介绍该建筑。也可按照原文物建筑的实际在地面上描出该建筑的轮廓线。这样既可以避免新的破坏,也为今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功能的变化而以更好的方式展现历史建筑创造有利条件。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少量恢复部分已缺失的地标性建筑。

3、恢复中轴线沿线历史风貌和传统特色

北京城中轴线是一个有机整体,中轴线上的各类建筑所形成的各个空间布局,都有其特殊的空间文化形态,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从而使中轴线充分展示了内涵丰富、气魄宏大和起伏有序的魅力。因此,恢复、保护中轴线沿线历史风貌和传统特色,对于体现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至关重要为此,对破坏和影响历史风貌和传统特色的建筑,该拆的必须要拆,该降低高度的必须要降低高度,该减小体量的必须要减小体量,该改变外观的必须要改变外观,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中轴线沿街的历史文化特色,全面提升中轴线的观感,给人以完整、和谐的文化熏陶。

(三)加强中轴线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结合

1成立东城区中轴线保护利用工作办公室

我区成立东城区中轴线保护利用工作办公室,由主管区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涉及发改委、规划委、住建委(名城办)、文化委、旅游局、商务委、前门大街管委会等相关委办局和街道。形成对外联络中轴线保护利用的窗口部门,对上联系市级单位,对下联谊中轴线经济的商业运作。

该办公室对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商业、商务、园林、绿化等各有关委、办、局进行协调、组织,为中轴线范围的各保护区的建设提供服务与支持。办公室针对中轴线范围的各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争取国家和北京市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办公室每年定期举办中轴线文化发展论坛,吸引国内外,京内外、区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金融家等对中轴线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2、编制中轴线保护利用目录和指导意见

要将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和东城区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文化窗口区”结合起来编制《北京城中轴线东城区段的保护与利用目录》及其《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提出中轴线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要提出具体的鼓励措施,尤其对人才的吸引、选拔、利用的鼓励措施。

3、设立统一的中轴线保护利用的机构

机构对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商业、商务、园林、绿化等各有关委、办、局进行协调、组织,为中轴线范围的各保护区的建设提供服务与支持。机构针对中轴线范围的各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争取国家和北京市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等方面的支持。机构每年定期举办中轴线文化发展论坛,吸引国内外,京内外、区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金融家等对中轴线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力。

4、充分利用中轴线文化资源推动东城区经济发展

根据中轴线各部分的不同功能特点与资源条件,应该做大做强天坛祭祀文化、前门商贸文化、天安门地区的政务服务和钟鼓楼的文化博览,突出文化展示功能,形成景观完整、周边风貌协调的中轴线遗产区。利用北京城中轴线开展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包括: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如,在前门大街特色街区的规划中,将前门大街与国际接轨,打造成世界华人华侨聚集区的总部基地,在海外的唐人街广泛宣传前门大街的总部基地概念,打造前门大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是传播中国特色商品的总部基地,让世界认同前门大街就是中国的经济、文化总部基地。从而将中轴线上的商业文脉发展、壮大。有历史为积淀的商业街区更应是世界经济的焦点。

5、组建“中轴线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打造年产值超过百亿的东城区文化产业航母

将文化、科技和资本运营相结合,涵盖中轴线文化旅游线路,文化动漫游戏,文化餐饮街,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大型实景文化演艺,皇家、民俗文化剧场,文化影视制作,古玩和艺术品拍卖,中轴线立体影院等,以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掘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打造成年产值超过百亿的东城区文化产业航母。

通过“中轴线文化产业集团公司”使各文化节点的文化展演创新,包括紫禁城音乐节、永定门文化展演、天坛祭祀文化展演、紫禁城文化展演、钟鼓楼文化展演、皇城戏曲演出等。如天坛的祭祀文化展演,可以将天坛的建筑群整体作为展演的舞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和韶乐,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中西合璧,创出中轴线文化品牌。

通过“中轴线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开设网上中轴线,开发中轴线动漫游戏、中轴线古玩和艺术品拍卖、中轴线立体影院及中轴线影视制作、中轴线设计创意大赛、中轴线系列图书的编写发行等。

通过“中轴线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建立中轴线旅游体系,包括皇城美食街、旅游装皇城系列小吃、中轴线皇城、府第、士绅题材的四合院酒店、中轴线旅游观光巴士、中轴线剧场、中轴线系列旅游商品等。

挖掘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并合理利用“北京的灵魂、中国的象征、世界的唯一”这一东城区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北京城中轴线,使之成为东城区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文化窗口区”的文化源泉。并利用其打造年产值超过百亿的东城区文化产业航母,发展东城区文化出口产业,推动东城区文化、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

负责人:陈斌

成员:普照、华巧茜、徐志长、叶葭、路宏宇

(本文在2011年度东城区统战系统调研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