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流量如何“反哺”线下舞台艺术——“谭氏三姐妹”助力传统京剧破圈记

京剧《红鬃烈马》演员谢幕(左起)常秋月、谭茗心、谭筱羽、谭小令、韩巨明、刘孟千一。

8月15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了“一票难求”的盛况。当晚,民盟盟员、北京京剧院青年老生演员谭筱羽和同一剧院的二姐谭茗心及来自国家京剧院的大姐谭小令联袂演出《红鬃烈马》。场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场外,不少未能入场的戏迷粉丝久久等候,只为谢幕后一睹真容风采。

● 明星效应:跨地域票房号召力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京剧剧目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如忠诚、勇敢、善良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京剧有助于青年人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吸引年轻人爱上京剧,事实上已经成了谭筱羽和她的姐姐们的努力方向。而把京剧搬上网络直播间则是她们尝试这一努力的一条重要路径。

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IP(知识产权)已从法律概念演变为通过原创内容与受众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文化符号与商业资产。相较于普通产品或品牌,成功的IP具有粉丝黏性、知名度等独特优势,更易于完成商业转化和文化传播。2024年9月,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直播短视频专业委员会发起了“优质主播培育工程”,“谭氏三姐妹”作为京剧世家新生代演员(谭门第七代传人)成功入选首批非营销类优质主播,也是唯一入选的京剧主播。

“谭氏三姐妹”开播3年来,坚持守正创新宣传普及京剧艺术,通过线上IP运营、新媒体传播,在年轻群体中成功引起关注,产生显著的“明星效应”,视频点击率达到几千万,网络粉丝40多万,收获了业内业外无数好评,为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注入了新时代的生命力。

票务统计数据显示,本场演出超过一半的门票通过“谭氏三姐妹”网络直播间宣传售出。现场观众不仅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更涵盖甘肃、黑龙江、吉林、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多个省市,甚至有从美国飞来的海外戏迷。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IP运营带来的“明星效应”:强大票房号召力和跨地域影响力。

IP这一概念虽在互联网时代才得普及,但它的运营逻辑早在京剧“四大名旦”时期就已验证。梅兰芳先生艺术地位的确立,不仅凭借其个人顶级艺术天赋,更离不开齐如山先生对梅兰芳品牌的国际化运营。因此,成功的IP运营能够超越技艺层面,实现跨文化的破圈传播。

“谭氏三姐妹”不在同一院团工作,之前的线下演出很少有交集。她们通过线上的合作,突破院团界限,成功形成新的演艺组合,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赋予这种形式以生命力。通过线上组合形式整体推出,有的单条视频点击率就接近千万。除拍摄短视频与直播外,她们共同受邀参与新华社推出的国际传播栏目《秀我中国》,通过国家级媒体平台展示京剧艺术,通过经典唱段、幕后探访和文化对谈等方式,向多文化背景的观众传递京剧艺术的幕后故事。此次《红鬃烈马》的演出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突破:现场观众年龄覆盖从“Z世代”到银发族,地域范围也从北京延伸至全国乃至海外,打破了传统现场观众的边界,得益于跨领域、广覆盖的多元化传播。

● 因人而艺:实现观众的情感迁移

京剧演员作为艺术传承者,是京剧文化活态呈现的核心载体,对世代相传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具备专业的理解与掌握。

谭筱羽常说,作为一位在京剧艺术舞台上耕耘多年的演员和民盟盟员,自己始终坚定跟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把传承和弘扬国粹文化视为自己作为演员和党派成员的双重责任与使命,积极参与文化共建活动,推动戏曲进校园、进社区,呼吁社会重视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播等,以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拉近公众与京剧的距离,以演员和党派成员的双重身份为纽带,联合各界力量,为京剧艺术的弘扬与传承尽己所能。

“谭氏三姐妹”在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运营中,不仅将专业知识精准输出,更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彰显敬业、真诚等人格魅力,让粉丝在“悦人”与“赏艺”间往复。

一方面,她们凭借扎实的学识与功力,以专业视角讲解京剧的历史演变、程式精髓、剧目典故,俘获了一批对京剧真正感兴趣的“知识型粉丝”;另一方面,她们在直播间中充分展现个人魅力,大姐谭小令的沉稳大气,二姐谭茗心的友善诙谐,三妹谭筱羽的内敛端庄都给粉丝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与粉丝交流日常、分享生活、真实互动,俘获了很多对京剧不了解的“情感型粉丝”。

老旦、青衣、老生,行当各异、各具风采,三姐妹的差异化与鲜明性格被纳入同一IP之中,更是吸引多元粉丝的利器。

线上积累的好感与关注,在线下演出得到了热烈的回应。《红鬃烈马》演出现场,三姐妹每一次精彩唱段、身段表演,都引来观众席阵阵喝彩与叫好,尤其在三姐妹间的互动、对唱环节,观众的掌声、呼声此起彼伏,充分体现了她们的超高人气和受喜爱程度。因此,专业与情感的双线加持,不仅塑造了“谭氏三姐妹”的立体化形象,更成功引导粉丝因对演员的喜爱,进而关注、支持其演艺事业,并最终爱上“京剧这门艺术”。

● 双向赋能:构建线上与线下的良性循环

“谭氏三姐妹”IP运营的成功,在于实现了线上线下良性循环。线下演艺事业的专业性为线上IP运营提供了品质背书,而线上汇集的庞大流量与粉丝情感则反向注入线下,提升演出市场热度与观众规模,形成“专业支撑流量,流量返哺艺术”的良性闭环。

演出现场,三姐妹各展所长:二姐谭茗心工梅派青衣,嗓音清脆甜润,行腔柔美婉转,塑造的“王宝钏”端庄稳重、血肉丰满。她与李孟嘉合演的《平贵别窑》成为一大亮点,夫妻二人将剧中人生离死别、远征西凉、前途未卜的悲惨情境演绎得感人至深;三妹谭筱羽唱谭派老生,韵味十足,扮相俊朗,表演沉稳大气,在《武家坡》中与谭茗心的对唱如珠落玉盘,动作身段恰到好处;大姐谭小令攻李派老旦,虽戏份不多,却以声情并茂、细腻含蓄的表演塑造出鲜活的“王夫人”形象。这些高质量的舞台呈现,为线上粉丝提供了品质认证,而三人线上与观众的活跃互动引发了年轻观众群体对京剧舞台的兴趣,开拓了“90后”、“00后”的线下市场。

据统计,本次演出由于线下年轻观众的涌入,打破了以往“老龄化”现场。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谭氏三姐妹”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线上IP运营所积累的追随者,已成功转化为线下演出的消费力。线上力量不再止步于虚拟屏幕,更转化为对传统京剧艺术的支持,真正实现了线上流量“返哺”线下演艺事业,拓宽了京剧艺术的受众基础与市场空间。(摄影/孙觉非)

编辑:董雨吉

来源:人民政协网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