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增:跨越百年的回答

□杨文增
2008.01.31

 

【题记】100年前,天津青年杂志社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人何时才能派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得到奥运会的金牌?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这些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回答完竟用去了百年光华。
         一百年的风风雨雨,
         见证了我们奥运梦圆的三次升华。 
         那是1932年的盛夏,
         在洛衫矶第十届奥运会上,
         一个中国选手起跑出发。
         为了中国的第一次参加,
         这个东北大学的学子,
         海上漂泊23天,只身赴天涯,
         他拒绝代表什么“满洲国”,
         而一定要代表自己真正的国家。
 
         他太孤单了呀,身旁竟没有一个同伴,
         虽然远方有四万万同胞、万里长城、巍巍华夏,
         他太悲壮了呀,国家正面临着民族危亡,
         可他还要来证明:中国人不比谁差。
 
         发令枪响了,刘长春奋勇出发,
         尽管没有骄人的成绩,
         但毕竟,中国人已经来了!
         是的,“中国人来了!”
         洛衫矶的码头上,
         华人队伍的欢迎标语就是这句话。
         “中国人来了!”
         有了开头就什么都不怕。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总受欺压,
         国家强盛了体育就会发达。
         我们的奥运之梦就这样开始了,
         从此它与强国之梦紧紧地牵挂。

 

         那是1984年的盛夏,
         许海峰一枪射落“零”的纪录,
         奥运赛场上第一次升五星红旗、奏中国国歌。
         那一刻,多少炎黄子孙眼含泪花,
         中国人来了!不再是充当绿叶、雾里看花,

 

         而是豪情万丈,金牌银牌多多地拿。
         从那以后呵,四年一度的奥运赛场,
         成了任由中国军团叱咤的天下,
         在改革开放的脚步声里,
         六届中就有114枚金牌落户中华。
         今天呵,我们又把第三个问题回答:
         今年,就在今年呵,2008,
         那个即将到来的盛夏,
         奥林匹亚的圣火传到珠穆朗玛,
         奥林匹克精神拥抱五千年文化,
         北京——奥运,奥运——中华,
         全世界都在睁大眼睛,
         看北京创造又一个神话。

 

       《天津青年》的前辈们,
         你们的在天之灵听到了吗?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回答:
         北京——奥运,中国——来了!
 
         五星红旗和五环旗并肩高挂,
         最耀眼的明星是五彩福娃,
         最瞩目的建筑是鸟巢、水立方,
         最流行的时尚是黄皮肤、黑头发。
 
         呵,从一个人参赛的单枪匹马,
         到奥运奖牌的无数次佩挂,
         从一个人的万里漂泊,
         到不出国门就把奥运参加。
         这就是今天的我们,
         充满自信,腰杆挺拔;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欣欣向荣,繁荣强大。
 
         啊,在世界的目光里,
         在五环旗下,
         东方巨人又开始新的出发,
         去迎接民族复兴的灿烂光华。
 
致敬努力奋斗的盟员! 民盟北京东城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