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沈钩儒
祖藉浙江嘉兴。 1875年生于江苏苏州。15岁中秀才,1903年,应乡试中举人。次年,应殿试得“赐进士出身”衔,签分刑部贵州司主事,1905年秋以新科进士派赴日本,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政治部学习,后继人补修科,在日期间,钻研日本宪政运动史,参加立宪运动。1908年毕业回国后,任浙江咨议局筹办处总参议,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三次进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失败后转向革命。
辛亥革命后,当选为浙江省临时议会议员,任浙江省教育司司长,对教育制度多所兴革, 1912年5月加入中国同盟会,继为国民党党员,膺选为国会参议院浙江省候补议员,积极参与反袁倒袁活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被捕。获释后,回沪从事教育和律师工作,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创办正行女子中学,任校长。
“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先后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1936年末与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世称“七君子之狱”,获释后受聘为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在重庆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1942年率救国会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1945年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6年1月代表民盟参加旧政协。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沈钧儒坚决反对妥协投降,在民盟总部被迫宣布自行解散后,于11月 26日秘密离沪赴港,与章伯钧、周新民等于1948年1月领导召开 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中间路线,恢复领
|
 |
沈钧儒、周恩来等在一届政协会期间 |
|
|
 |
导机构,重新确定 民盟的路线和政策。全会决定沈钧儒与、章伯钧以中常委名义领导 全盟工作。同年5月代表民盟及人救会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 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并秘密离开香港,于9月29日抵达哈尔滨。与中共中央代表就有关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进行协商,形成了 决议。1949年2月到北平,任民盟出席新政协代表和新政治协商 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在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为建国初期建立人民的法制体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做出了很大贡献。
建国以来,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49年12月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副主席。1953年当选为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1955年张澜主席逝世,沈钧儒任代理主席;次年,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
1963年元旦,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设宴招待在京的7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时,在祝酒词中特别指出:“沈钧儒老人今年九十岁,我们为他祝贺。沈老是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他曾为民主主义、为社会主义奋斗到老。”1963年6月11日,沈钧儒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