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天地 >> 旅游札记 >> 一程烟雨——半浅笑
一程烟雨——泸沽湖
□文/图 没准儿
 
此次丽江之行,最令人难忘的有两点:一是宣科老先生主持的纳西古乐,另一就是如梦如幻的——泸沽湖。

八月的云南,适逢雨季,我们在丽江的几天差不多天天非阴即雨,间或有阳光顽强地穿出厚厚的云层,也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是这短暂的一瞬,却往往和这里的山山水水构成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令人陶醉,美不胜收。

到达丽江的第3天上午8:30,在小峰精准的安排下,我们和两位巴蜀丽人同车前往泸沽湖。可能是出于对投资、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位于宁蒗县境内的泸沽湖由丽江市政府直接管理,然而其财政收入却仍归宁蒗县。


出丽江市区20公里,18弯的景色值得停车

天边低垂的浓云遮住了远方的山顶,青葱的林树隐现在飘动的薄雾里,蜿蜒起伏的公路盘绕在织锦般的图画之中……。我们不时停车欣赏、拍照、赞叹,丽江市距泸沽湖约300公里,我们竟跑了几乎一整天,当我们终于来到泸沽湖“观景台”时,已是下午4时了。

“观景台”位于一个海拔2千多米,林木茂盛的小山包上,透过横斜的枝叶和细碎的雨雾,我第一次见到了这闻名遐尔的高原明珠,这里就是传说中神秘的女儿国?就是那几近原始的木楞房、猪槽船之所在?这就是信奉着藏传佛教却同时被纳西族和藏族都认为同宗的摩梭人居住的地方?

初窥泸沽湖

从“观景台”继续前行相当长一段路程,我们来到了过去名气很大,现在商气极重,一片繁华景象的“落水”村。同行的北京帅哥儿小眼儿(网名)似乎对这里很熟,还在丽江时他就建议大家到距落水还有一段路程的“里格”村去住,说那里要比落水自然、纯朴得多;另外,他受人之托还要给里格的“朵朵家”的朵朵送琴弦(再续前弦?呵呵~~吉他的),于是大家欣然遵从。

在落水和里格之间,还有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小渔坝,我们在这里就下车——乘船游湖。美丽的摩梭姑娘,和她的堂哥一起为我们驾船;但见他们娴熟地舞动着手中的木桨,小船滑过平静的水面,向着里乌比岛徐徐而去。为了晚上“走婚”方便,小眼儿力请梭姑娘教他唱歌,于是就有了摩梭女,猪槽船,一湖碧水歌声传……“小阿妹……”,高亢明亮的摩梭情歌立时激荡在空旷平静的湖面上。遗憾的是虽然小眼儿几经努力、反复学唱,到了晚上该真刀真枪地牵出来遛遛的节骨眼上,他却怎么也想不起该怎么唱了,只好自己惨熙熙、灰溜溜,安静地走开,看着别人灯笼火把地和一身节日盛装的小阿妹们又跳又唱勇敢地留下来……这是后话。

北京帅哥“小眼儿”和摩梭兄妹

不一会儿,猪槽船载着我们来到了被称之为“里乌比”的湖心岛。小岛面积很小,岛上花木繁茂,山顶有一座喇嘛寺——里乌比寺。据船工摩梭汉子讲,过去这座喇嘛寺香火极旺,摩梭人都信奉藏传佛教,这里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袭扰,无论川滇军阀、日鬼美寇还是国军八路,都没来过这里,只是在文革中该寺被毁,后虽又经地方政府拨款重建,但香火却是一落千丈、大不如初了。

摩梭青年招呼我们离岛上船,直驶里格村;行李在汽车上陆路前往。这时,笼罩在天空的云雾忽然散开,阳光将灰绿色的湖水变得一片蔚蓝,白色的云堆像一座座城堡,倒影在湖面上随
 
在里乌比岛上看泸沽湖

风摇曳,亦真亦幻。在里格村,我们下榻在修建在湖边的“玛达密”客栈,“玛达密”在当地是表达亲密关系的用词,类似汉语“亲爱的”之类的意思。小店是一对来自内蒙古关姓夫妇开的,卫生不坏,条件尚可,价格较低,伙食还行,应该说也算不错了吧。晚饭后,我们沿湖西行,原来想看看小眼儿“走婚”,没想到他临时拉了松套,只得作罢。我们信步转过一个水湾,来到一处半岛,岛上住着十来户人家的木楞房,肃静安详。这里就是“小里格”村,著名的“扎西家”就在这里。

登上湖边的一座小山,举目四望,晚霞在云边泛出橙红色的光晕,映照在平滑如镜的水面上,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效果(可惜我直接从饭桌边起身走来,竟然没拿着相机!);天色暗得很快,摩梭人家的房屋的慢慢变得模糊起来;三两渔舟横斜在岸边,偶尔有晚归的水鸟轻轻掠过水面;原本极其丰富的色彩一点点趋于灰暗,渐渐地,眼前的一切仿佛正在变成一幅水墨国画,一切好像都停止了,凝固了。我们甚至不忍移动身体,生怕破坏了这里的平衡和宁静。沉视良久,天几乎完全黑了,担心下山出意外,这才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

晨曦中的小里格

次日晨,我们早早起来,想看看泸沽湖的日出,然而出得房门却见细雨霏霏。在客栈小楼的廊子上向湖面望去,平静的水面上蒸腾着厚厚的一层,如雾似汽;远处的里乌比岛隐约在雾雨之中,连轮廓都已经看不清楚,只是那里的颜色厚重些而已。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来到昨晚登临的小山上,欣赏濛濛胧胧的泸沽湖,安安静静的里格村。

早饭后原计划先沿湖走走,然后去昨天为我们划船的摩梭姑娘家作客,在那里吃了午饭再返回丽江。知道那位摩梭姑娘有个小孩,我们在村中的小卖店买了些食品做礼物,乘车去到小渔坝的摩梭人家。

以前也听说过“女儿国”和摩梭人的故事,临来时还在网上找了些这里的风土人情、注意事项什么的;到此一看,传说中的女儿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划船的摩梭姑娘已经放弃了住在娘家的传统,和自己的丈夫住在自己家里,共同经营着一爿叫做“小渔坝农家园”的颇具规模的客栈;她们平时汉装,只有过节或者为游客划船时才穿上民族服装(演出的行头抑或是工作服?)。据说,泸沽湖环湖55公里,1/3在云南、2/3在四川,云南这里的摩梭人已经基本汉化了很多,而四川那边的更多地保持着原来的习俗;那位如今已经走向世界,既闻名遐尔又有些怪异的的杨二车纳姆的家,就在泸沽湖四川一侧,至今她的母亲和弟弟还生活在过去的木楞房中……

古老的火塘移到了现代摩梭人家的厨房里,墙上还保留着些许旧日的器具。就在这间俭朴的厨房里,我极其偶然地品尝到了迄今最好的米线。说来两广、川、滇,米线(河粉、米粉)都是极著名的,然而我觉得都不如这泸沽湖畔摩梭人家的味美;仔细看看,汤里也不过是肉沫、辣椒加上当地的酸菜,米线也就是极普通的那种,吃起来却是有如天馔。一路斯斯文文的两位巴蜀丽人,这时为了最后一口汤水,竟然差点儿“伤了”和气呢,呵呵!不信?有猩猩和小眼儿为证~~。

同行的两位巴蜀丽人


告别了小渔坝的摩梭人家,我们在恼人的烟雨中踏上归途。回首渐渐远去的泸沽湖,留恋之情油然而生,什么时候还能再来这里,看看你在晴天碧日下的身影?如果还有那一天,你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清澈和宁静吗……?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天地 >> 旅游札记 >> 一程烟雨——半浅笑

东城盟员之家 ©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东四十一条83号西楼205室
邮政编码:100007 电话:86-010-640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