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人民教育出版社支部的历史与现状
文/ 孙全洁(民盟人民教育出版社支部)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新中国继人民出版社第二个建立的出版社,是教育战线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学术机构。她集中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叶圣陶先生是第一任社长。

党极为重视统战工作,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成为民主党派活动的沃土。1952年成立了民盟人民教育出版社支部。在中共党委和民盟北京市委的领导关怀下,盟员由最初的5、6人发展到反右斗争前的30多人,是人教社民主党派中人数最多的党派。

一、 民盟人民教育出版社支部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2月。出版社成立前就有民盟的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是出版总署编审局。出版总署成立于1949年11月,成立不久就建立了民盟的区分部(后改为支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盟员就在出版总署民盟区分部过组织生活,当时的主任委员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同志。人教社盟员有著名数学教育家、也是我国最早编数学教材的专家刘薰宇同志;有在南洋就参加革命活动后又回到新中国的地理教育专家颜 卿同志;有生物学家方宗熙同志(颜和方两位都是在南洋由胡愈之同志介绍入盟的老盟员);还有陈侠、王芝九等高级知识分子。

1952年成立了独立的民盟人民教育出版社支部。主任委员刘薰宇同志,盟员有小语室主任蒋仲仁同志、红军时代的老革命丁酉成同志、语言文学专家张毕来同志、还有颜 卿、方宗熙、丁晓先等室主任,当时盟员约10多人。

1954年后,陆续调进的盟员有教育学家曹孚;号称“北齐南邓”的书法篆刻家邓散木;宋史专家陈乐素 ;儿童文学家陈伯吹;以及一些专家、业务骨干。支部人员最多时达到30多人。其后由于盟员工作调动,人数有所减少。但这时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盟员也在人教社支部过组织生活,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杜松寿;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尹良等同志。这时盟员有20多人。

二、民盟人教社支部在人教社民主沃土中发展。

(一)民盟人教社支部成立前,人教社就有各民主党派的根,如民盟有宋云彬、蒋仲仁;民进有叶圣陶;九三有魏建功;农工民主党有黎明。在反右斗争前,社内民主空气浓厚,如社长叶圣陶是很民主很朴素很亲切的老社长;副社长辛安亭是主张兼容并蓄的平易近人的好领导;文学家、副总编辑吴伯肖带来了延安的优良传统--与群众打成一片。

(二)党组织重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大力领导和帮助民主党派健康发展,几乎原来有根的民主党派都成立了支部。人教社每届党组织都设有分管统一战线的委员,而民盟支部得天独厚,党的统战委员蒋仲仁同志又是盟员,在民盟人教社支部成立前就一直参加民盟生活,党盟关系十分和谐。在党的领导下,民盟支部为提高盟员觉悟,提高工作水平,联系群众,活跃盟员生活做了许多工作,十几年坚持不懈,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党组织的信任和赞许,得到民盟上级组织的表扬。

(三)盟市委大力领导。不仅民盟市委有联络员经常联系,还参加支委会和支部组织生活。市领导关世雄、沈一帆、陈锦文等同志还常来参加支委会和支部生活,直接进行领导。支委也常到盟市委开各支部联席会议,交流经验,互相帮助。支部主任委员刘薰宇同志还被选为民盟北京市委委员。

三、民盟人民教育出版社支部的工作。

支部生活2周1次,业余进行。有计划、有布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有:

(一)理论学习。从学习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五本书,开座谈会、谈心会,互相质疑提问,启发,不搞形式,不说套话,求有实效。有时插入时事政策学习,对盟员思想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二)业务实践。人教社工作历来任务重,要求严。盟员中多有局级以上干部、中高级知识分子,有的是业务骨干。盟支部就以保证完成任务,力求提高水平,按时供应教材为工作目标。联系理论学习,用学习所得对待有关教育、课程、教材上的一些现实问题。

(三)调查、参观。参观工、农业的建设工程,如首钢、电子管厂、城子煤矿、双桥农场、东北旺奶牛场等等。看到祖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受鼓舞。这也是在落实周总理的“这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一个好办法”的指示而组织活动。

(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会形式活泼多样。除了支部组织的活动,也参加上级组办的节日活动,在政协礼堂的娱乐、欣赏等。为了不妨碍工作,开会都在晚上。经常开会加强盟员的组织观念,增进盟员间友谊。

反右斗争开始,民盟首当其冲。盟支部感到抬不起头来,人人心有余悸,组织生活沉闷,发展缓慢,到文革达到顶峰,被迫停止活动多年。

改革开放后民盟恢复活动。这时,许多老领导、老盟员先后作古,不少盟员工作调动,支部负责人一在更易,盟员人数减少,年龄老化。组织生活先改为1月1次,后改为1季度1次。现在盟支部共有盟员18人,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1人,70岁以上8人,60岁以上4人,在职仅有3人。能经常参加活动的约10人左右。发展工作十分困难。但是,盟支部的生活还是开展的有声有色。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支部主委陈侠同志经常把支部活动情况整理上报,在盟讯上发表,并受到表扬。

90年代王剑英任主委期间,组织到本市的名胜古迹参观,增长见识。近年来在主委奚静平及任培媛等领导下,争取到高教社和人教社的经费支援,组织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有一次中秋赏月活动中,年逾90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同志前来参加,作了十分风趣的讲话,介绍了他的养生之道。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时,支部邀请了世妇会的代表来介绍世妇会的情况和花絮;还请来了一位台湾的资深作家座谈,从台湾人的视角介绍世妇会,更主要的介绍台湾民众对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的看法,体会到骨肉同胞的两岸人民,虽隔绝了几十年感情还是相通的。

每逢盟员过80、90岁整寿,都送花篮寿联祝贺;生病住院的盟员,盟支部也及时探视慰问,体现盟组织的温暖。我支部盟员宝刀不老,退下来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余热。94岁的周有光仍笔耕不已,经常发表文章、出版专著;张允和同志80多岁开始学电脑,办起了家庭杂志《水》;80多岁的李惠乔同志一直在高教社老干部处教授国画与书法。有的老盟员参加了以抗日时期大学生为主的合唱团,经常到大、中学校为青年人演唱革命歌曲,让革命歌声代代传。

返回顶部

东城盟员之家 ©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东四十一条83号西楼205室
邮政编码:100007 电话:86-010-64023777